2016年6月16日(周四)晚19:30,在西安美术学院主楼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第三届CAFAM双年展跨地域对话《多样的艺术生产》,科研创作处处长朱尽晖教授、国画系主任刘西洁教授主持了此次高峰对话。到场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 彭德教授、OCAT西安馆执行馆长凯伦·史密斯、第三届CAFAM双年展协调员高高。
王璜生馆长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心理空间、公共空间的角度阐述了艺术如何产生的问题,特别强调要打破双年展由策展人挑选艺术家的操纵案例,而是不设门槛,提出方案,参加协商,鼓励多样的艺术生产即艺术的社会行为,包括艺术如何与机构和体制发生关系,激发多元的艺术生产制度,激励艺术家个人性的主动创造,美术馆要变身为一个开放的公共机构,呈现当代青年艺术并且对他们提出问题。
王春辰主任分析了当代艺术就是当代性问题,指出艺术不只是视觉,它没有对错,只有倾向,强调了艺术的公共性和社会性,艺术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审美是艺术的重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我们需要改变思考方式、关心社会发展,将艺术自身的独立价值予以更丰富的拓展,艺术项目应当介入日常的社会生活,成为公民社会的有效参与力量。双年展不设策展人的目的,就在于“在将话语的表述权交给大家”。
史论系主任彭德教授将展览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地按照具体的艺术门类进行陈列,第二层次是要提炼观念使其成为经过一定编排的特展、专展,第三层次是应当围绕编剧、导演、演员中心来组织,第四层次则是将展览作为思想实验的空间,具有超越性的前沿品质。当代性不在当下,其品质在于未来,所以当代艺术不等于时尚艺术,当下许多所谓的“当代艺术”其实只是没有思想的模仿,真正的当代艺术就是要打破规范的枷锁。
英国艺评家和策展人、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执行馆长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曾策划了艾未未、刘小东、徐若涛、贾蔼力等多位当代艺术家个展,她用流利的中文表述了大学美术馆应该围绕学术研究发现新的可能性,即不断发现青年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展览最重要的是不能重复,组合、模仿不是真正的艺术,想象力需要释放的空间。中国当代艺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标准,美术馆应该发挥这样的作用。
嘉宾发言后,在场听讲的师生反响非常热烈,美术教育系郭志刚教授就大学美术馆的功能等问题与央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史论、美教等各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也从当代艺术的概念和现状、艺术民主化等角度向在场的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专家们对此作了细致而生动的阐释,指出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中国艺术发展史,今后要多方面吸收营养而获得更好的发展。会场上不时响起听众会心的笑声,精彩的互动使大家对多样的艺术生产有了真切的认识。
互动结束后,第三届CAFAM双年展协调员高高女士以PPT和视频介绍了如何构想在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上进行新的尝试,体现大学美术馆的“思想实验室”功能,人人都可以提交方案,而协商正意味着对各种空间概念展开自由、宽广的想象,以协商代替策划让作品方案在创作和实施中呈现出民主化的过程。
对谈主持人刘西洁教授指出艺术必须切入日常生活,对大众审美的提升以及公共文化的建立起到作用,如其一直以来所秉持的,“艺术家是社会的一分子,他必须在精神层面而非技术层面介入当下生活与文化建设当中”。此次高峰对话会主持人朱尽晖教授认为今天的美术馆面对更多元的群体,需要激发更多的人参与思想碰撞,使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态度更加活跃,美术馆也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身份属性,提升公共平台的价值,“开放的西美”毕业季作品展就体现了这样的一种积极的创新思维。
最后,王家春书记高屋建瓴地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历史的情怀、民族的情怀,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习,以自己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抒情,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优秀艺术作品,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现场师生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中,本站对话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